比我聰明的小盒子

有天上班, 被安排去接一個TIA(小中風)的病人, 這個爺爺96歲-義大利籍, 綽號叫Mr. nono. 因為他對90%的治療都會說no, 我的治療也被他拒絕過至少3次了. 但這天我經過他的房間, 想說關心一下他好了, 就敲門進去。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普通人對於老人的印象都是衰弱,退化,跟不上潮流. 但在現今的世代,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口的平均壽命逐漸延長, 以往我們認為算老的年紀(大約65-70歲),這些年齡族群在現在都還表現得很活躍. 而真正我們認為"衰弱"的年齡已經往後退到至少80歲. 而伴隨著少子化的衝擊, 各國勞動力人口逐漸往高齡移動, 各國政府也都積極為延後退休金領取年齡的政策做規劃, 希望更多老人願意延後退休,持續留在職場,為社會經濟貢獻.

本片筆者認為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力, 他點出了老人們與年輕人的不同,所謂的"經驗優勢". 雖然說現在科技發達, 許多老一輩用的技術已被淘汰(如本片的黃頁電話簿), 老人的知識可能也在這資訊爆炸的階段而被認為過時,但對於許多現在要創業的年輕人,或是一般職場打拼的年輕族群來說, 那些經驗豐富的老人, 無謂就是一個mentor(導師). 他們豐富的經驗, 讓年輕人可以避免重蹈覆轍,也協助年輕人做更正確的抉擇.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老人議題,本片所述的是一群養老院的老人,如何挑戰體制,完成夢想。同樣把養老院的老人為主角,本片沒有<桃姐>這麼哀傷。反倒是有點像之前的<不老騎士>一樣,帶給大家許多正面力量,也讓人反思,我們總掛在嘴邊的"為你好,怕危險",是真的為老人好嗎?還是那是我們想避免責任的另種說法呢? 片中把很多常用來提倡孝道的經典對白都用上了,但也不顯老套,反而更讓觀眾融入其中。這是筆者很推薦的一部片唷。You tube 連結 https://youtu.be/KKCFGmX0mSI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近日在澳洲的老年學論壇上,聽到許多人在討論全球老化,看護不足的問題,嚷嚷著要如何提升看護品質與改善工作環境及改變社會對看護工作的認定. 這讓筆者想到了,在台灣工作時,無論在醫院還是在社會福利機構,經常都會聽到看護落跑,看護離職率高等問題. 我把這些台灣經驗和澳洲經驗比較,我大約整理出以下兩點的不同:

1. 工作歧視: 雖然澳洲也是認為看護工作屬於初級階層的工作,但是似乎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尊重. 這大概和社會文化有關, 澳洲人不會認為白領階級就一定比藍領階級高級,而有一份工作技能可以養活自己才是最重要. 反觀台灣, 社會階級區分很明顯, 而這也重重打擊了對看護的工作認知,人們往往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已經把這份工作貼上了"奴隸", "苦勞"等標籤, 那麼整個社會就會開始貶低這份工作,這樣下去,之後的老人該由誰照顧呢? 難道我們希望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人來協助自己的家人嗎?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治療她的背痛,還是治療她的心?

一位92歲的澳洲奶奶, 前幾天一直喊著背痛無法動彈, 我被護士叫去檢查奶奶的狀況,當天快速的檢查完, 發現原來奶奶逞強運動把肌肉拉傷了, 幫奶奶做了冰敷也教了復健運動後, 她看似舒服些了,但是嘴還很硬著說, 沒啥改善, 然後一邊自顧自地走來走去 (原本她是根本連起床都不行), 我看看情況ok和護士交代完病歷, 我便離開了. 今天早上奶奶又搖搖擺擺地在我面前晃來晃去,和她寒暄幾句,看起來她是完全好了,沒想到下午兩點,護士衝過來跟我說奶奶一直抱怨腰痛,還痛到腹腔去了,要我趕緊再去檢查.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好照顧,還是要好好照顧?

最近有機會和機構內的護理長(一位50多歲的澳洲護士)做個案討論, 她問我: 你知道之前胸腔感染很嚴重的A爺爺,下床得靠機器幫忙的那位,他最近好了,開始會偷偷跑下床, 但好幾次都差點跌倒, 而且不再配合我們用機器轉位了,你幫我去看看該怎麼辦?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筆者目前在澳洲從事物理治療師工作,也是澳洲老人學的研究生.因為全球人口老化速度飛快, 最近各類的文獻無不對老人的議題在社會健康方面琢磨.近日,筆者讀到了兩篇WHO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年健康議題的探討,很有趣也讓筆者反思了台灣醫療與健保.

一直以來,人類醫療進步讓許多的傳染病逐步被控制住,而這也增進了人類的存活率. 而在這人口老化迅速的時期,學者發現,傳染病已經不是主要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疾病,而是所謂的非傳染性疾病(NCD:Non-Comminicable disease),例如心臟病,中風,失智症. 而他們也發現,在未來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年齡層將是80歲以上的族群,而該族群也就是這類NCD疾病的大宗. 這表示慢性疾病會成為主要醫療標的, 所需費用也會跟著龐大. (順帶一提, 也證明了失智症一下會躍升到十大死因前三名的原因.)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 年紀大的人因為身體障礙,許多活動應該被禁止或避免. 如同有心臟病人不能坐雲霄飛車,如此理所當然. 但是隨者人口老化, 許多老年人到90歲都還老當益壯, 他們可以被允許做這些高衝擊性的活動嗎? 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來說, 筆者會提供所謂最安全最大眾化的答案, "盡量不要做". 但是站在老人的角度想, 當大部分的老年人有慢性心血管疾病,有退化性關節炎,但是日常功能都還能活動自如, 有些夢想想去完成,卻因為別人的"擔心", 被迫放棄,不也是很令人沮喪嗎?

在近幾年,筆者接觸了許多老年人, 透過他們我發現現在的老年人觀念已經和以往大不相同. 往往我們認為65歲以上,已算高齡. 但是許多90多歲看起來還是一派健康. 他們告訴筆者,他們想要挑戰衝浪, 跳傘, 高空彈跳, 甚至賽車. 筆者當初也認為不可思議, 直到他們真的去做了, 也弄得一身的傷之後, 我才明白. 那種動力是我們應該鼓勵而不是強迫他們放棄,我們可以在他要去挑戰的途中,給予許多訓練,避免他們傷痕累累的回來. 這次筆者有幸在台灣做不老棒球的培訓,提供相關物理治療的知識,讓這些已被社會認為失能的長輩,有機會圓夢也避免過度的運動傷害. 在此分享影片預告連結給大家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目前在澳洲墨爾本的一家養老中心(aged care center)做物理治療師. 想簡單分享一下在澳洲的老年物理治療在做什麼.

首先, 不管在澳洲還是在任何國家都一樣, 老年物理治療看重的不是後面那四個字物理治療而是前面那兩個字"老年". 很多治療師都認為,在養老院工作沒有挑戰性,好像永遠只能維持關節活動度,幫老人疼痛按摩,似乎看不見什麼積極的成效. 這樣想當然沒錯, 從恢復效率看來, 這工作沒有挑戰性,而這樣的想法不只在台灣環境是這樣, 在澳洲也是. 在澳洲的老年政策制度下,要和政府申請補助, 最常見的就是做疼痛處理(pain management),講明白些就是做治療性按摩或用電療,而且一個病人一個禮拜要被物理治療師看超過四次,才有補助可以拿,挺嚴格的. 這樣一說, 治療師一天要看的病人也不少,大約30幾個很常見 (不過台灣更誇張的要做到100多個都有,所以比起來還是少一些).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自從年初至澳洲就讀老人學研究所,參與許多類型會議,並接觸了蠻多在地的治療師之後,發現到,多元文化在澳洲越來越受重視。如同一朋友所言,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已是炙手可熱的人才。這現象在各行各業都見得到,老人產業也不例外,這怎麼說呢?

就筆者這幾次的老年會議經驗,澳洲的華族老年人口已經成為澳洲65歲以上的人口中,第三大的非英語系種族。然而其中有87%的華族老人無法用英語溝通,當他們需要就醫時,就急需會雙語的醫療人員協助。若是一般醫院無雙語人員,他們就必須等待翻譯,然而使用翻譯有利也有弊。筆者本身也不完全贊成使用翻譯,一方面是病人會有所保留,另一方面也怕翻譯口誤。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