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療人力資源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天筆者在澳洲的醫療人力資源網站(Health Workforce Australia)看到這樣的一段話: It is imperative both economically and for population health to move beyond a focus on specialist medicine and acute care beds, to appropriate generalist skills, team based community care and 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workforce.簡單來說, 在澳洲新的醫療系統規劃,概念就是不要再強調"專科" 而是要強調"通才", 以醫師來說就是要強調家醫科而非專科. 另外也強調專業整合, 加強護理與其他醫療人員人力. 這和筆者之前聽柯文哲醫師演講所述的概念雷同, 或許台灣未來也會這樣做, 而這種作法對物理治療師,其他護理人員,民眾或甚至是醫院有什麼好處呢?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近日在澳洲的老年學論壇上,聽到許多人在討論全球老化,看護不足的問題,嚷嚷著要如何提升看護品質與改善工作環境及改變社會對看護工作的認定. 這讓筆者想到了,在台灣工作時,無論在醫院還是在社會福利機構,經常都會聽到看護落跑,看護離職率高等問題. 我把這些台灣經驗和澳洲經驗比較,我大約整理出以下兩點的不同:

1. 工作歧視: 雖然澳洲也是認為看護工作屬於初級階層的工作,但是似乎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尊重. 這大概和社會文化有關, 澳洲人不會認為白領階級就一定比藍領階級高級,而有一份工作技能可以養活自己才是最重要. 反觀台灣, 社會階級區分很明顯, 而這也重重打擊了對看護的工作認知,人們往往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已經把這份工作貼上了"奴隸", "苦勞"等標籤, 那麼整個社會就會開始貶低這份工作,這樣下去,之後的老人該由誰照顧呢? 難道我們希望一個充滿負面能量的人來協助自己的家人嗎?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目前在澳洲從事物理治療師工作,也是澳洲老人學的研究生.因為全球人口老化速度飛快, 最近各類的文獻無不對老人的議題在社會健康方面琢磨.近日,筆者讀到了兩篇WHO (世界衛生組織)對於老年健康議題的探討,很有趣也讓筆者反思了台灣醫療與健保.

一直以來,人類醫療進步讓許多的傳染病逐步被控制住,而這也增進了人類的存活率. 而在這人口老化迅速的時期,學者發現,傳染病已經不是主要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疾病,而是所謂的非傳染性疾病(NCD:Non-Comminicable disease),例如心臟病,中風,失智症. 而他們也發現,在未來人口成長速度最快的年齡層將是80歲以上的族群,而該族群也就是這類NCD疾病的大宗. 這表示慢性疾病會成為主要醫療標的, 所需費用也會跟著龐大. (順帶一提, 也證明了失智症一下會躍升到十大死因前三名的原因.)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筆者自從年初至澳洲就讀老人學研究所,參與許多類型會議,並接觸了蠻多在地的治療師之後,發現到,多元文化在澳洲越來越受重視。如同一朋友所言,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已是炙手可熱的人才。這現象在各行各業都見得到,老人產業也不例外,這怎麼說呢?

就筆者這幾次的老年會議經驗,澳洲的華族老年人口已經成為澳洲65歲以上的人口中,第三大的非英語系種族。然而其中有87%的華族老人無法用英語溝通,當他們需要就醫時,就急需會雙語的醫療人員協助。若是一般醫院無雙語人員,他們就必須等待翻譯,然而使用翻譯有利也有弊。筆者本身也不完全贊成使用翻譯,一方面是病人會有所保留,另一方面也怕翻譯口誤。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近日在一堂醫療人力資源的課上,學習到一些關於領導的課程,也讓我想到目前的臺灣政府在長期照顧政策上的領導問題。

如同課上所述,好的領導,不是要部屬唯命是從,也不可能完全放任。而是給予部屬足夠的信任與支持,讓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感,為自己的工作貢獻。另一方面,領導者所提供的想法,大致可略分三部分(why,how,what),如果所提供的策略只求結果,因而執行,而不講求做事的原因,則此事的渲染率將會降低。通常大家會因為了解領導的理由,相信他所相信,而努力把事做好,而不是一味像無頭蒼蠅,盲目做事。同樣的,銷售商品也一樣,可看影片論述蘋果如何思考它的產品發行。(資料來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者http://www.ted.com/talks/simon_sinek_how_great_leaders_inspire_action)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2007年政府希望落實十年長照政策以來,外籍勞工開放來台的計畫就一直受到很多爭議, 最大的爭議也就是反對者說要支持本國勞工就業, 提升台灣高齡照顧人才實力. 支持者說, 長期照顧讓很多家庭快瓦解,政府長照腳步太慢,需要更多便宜又耐操的外籍勞工,來協助才有辦法解決現在繁重的負擔.

就筆者認為,兩者都沒有錯, 國內人才的確需要培養,但是外籍勞工引進也是一個必須去做的事實, 因為台灣就正在面臨照顧人員的短缺. 然而, 如何取得其中的平衡呢?台灣和外籍看護又各有什麼優缺點? 筆者以往在台灣的醫療院所工作,時有耳聞外籍看護"逃走"或是無故消失的情況發生,找不到人除了雇主擔心的責任安危外,更糟的是按法令.無法及時補上新的外籍看護,病人突然沒了照顧者,家屬承受著雙重的壓力. 可是為什麼這現象這麼常見,其實也和我們對待外籍勞工的態度有關. 國人常認為,請了外籍看護,他們就是所謂的"下屬", 聽命於所有"主人"的安排. 而就像筆者開頭所寫,國人認為外勞便宜又耐操, 便理所當然的壓榨他們. 然而他們也不是沒有思想, 來台灣就是為了工作賺錢,這樣一來一往, 很快他們就會想要離開, 是可想而知的結果. 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 許多人便紛紛提倡台灣使用本國的看護工, 可是本國看護成本高, 又有各種工作條件限制, 台灣長照的經費也不足以支持所有居家照顧的費用,導致家庭無法負擔,變成大家最後還是會想去申請外勞(但各國經濟發展,要找外勞似乎越來越難). 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似乎沒有終點, 但缺乏老年看護的事情,並不只發生在台灣,也同樣發生在外國. 因筆者正在澳洲就讀老年學研究所, 在此提供在澳洲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

筆者因為陸續接觸許多老年照顧的專業們, 看到也聽到了許多專業間的評論,讓我不由得想把這裡和臺灣做比較。在臺灣,我們分科也分專業,但專業間彼此互相競爭,甚至互相批評,卻時有所聞。我們總是想著要比別的專業先搶做什麼,這樣才不會失去日後大餅,但卻忘了彼此合作的可能。

舉例: 臺灣物理治療師,常被認為做按摩,讓治療師們很不好受。而按摩師在臺灣,也為了增加客源,大量宣傳自己的"療效", 畢竟國術館也是這樣做,讓這兩個專業間有個暨模糊又尷尬的共存現象。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最近在澳洲研究所裡,聽到了一個關於醫療人力資源募集,挺有趣的話題。[ 找人才, 面試不是最重要的!]  恩, 你沒聽錯,他們這樣說,那到底除了面試他們要怎麼找到合適的人才?

 

F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